印度《国民先驱报》2月16日刊发的一篇深度报道引发热议,文章尖锐指出:过去十年间中国已悄然完成华丽转身,成功跻身与美日欧比肩的发达经济体行列,而印度却深陷意识形态泥潭,导致发展差距持续扩大。这番直白的对比犹如一记警钟,在印度国内激起广泛讨论。
中国的发展轨迹令人瞩目。2015年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,最初被西方媒体和印度观察家普遍看衰,但中国用实打实的成绩单让质疑者哑口无言。如今在多个关键产业领域,中国制造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:高铁网络总里程突破4万公里,相当于绕赤道一周;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三年增长800%,配套充电设施覆盖全国城乡;西部戈壁上的光伏矩阵绵延数百里,年发电量可供上亿家庭使用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在军工领域,中国去年同时亮相两款第六代战机原型机,076型无人母舰整合了全球最前沿的电磁弹射和无人机群技术,这些突破彻底改写了全球军工格局。
展开剩余68%反观印度,发展起点与中国相似却渐行渐远。1990年代两国GDP规模相当,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是印度的6倍。印度媒体痛陈:当中国全力推进产业升级时,印度政坛却陷入无休止的宗教议题争论。以孟买-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为例,原定2023年通车,却因征地纠纷和官僚扯皮拖延至今仍未完工。在班加罗尔科技园,尽管软件外包产业繁荣,但核心芯片仍100%依赖进口,与中国华为、中芯国际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鲜明对比。
深层次问题更令人忧心。印度虽有14亿人口红利,但种姓制度导致23%的适龄儿童失学,女性劳动参与率仅18%,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。基础设施方面,中国每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相当于印度十年的建设总量。莫迪政府力推的印度制造计划,因过度保护主义反而导致三星、富士康等外资企业转投越南。印度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·拉詹坦言:我们就像在跑马拉松时执着于整理鞋带,而对手早已冲刺到下一个路口。
在地缘博弈层面,印度东进政策在缅甸的公路项目耗时八年才完成一期工程,同期中国一带一路已在斯里兰卡、巴基斯坦建成多个深水港。虽然美印强化军事合作,但印度海军现役航母舰载机仍依赖俄罗斯维修保养,与中国自主研制的歼-35舰载机形成代际差距。
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指出:若印度不能在未来五年解决基础教育普及、土地改革和官僚体系效率三大瓶颈,中印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到难以逆转的程度。正如印度《经济时报》的社论所言:是时候停止意识形态的自我陶醉,像中国那样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了。毕竟,当孟买的IT精英们还在为种姓配额争论时,深圳的工程师们已经研发出下一代量子计算机原型机。
(注:文中数据综合自世界银行、IMF2024年度报告及两国统计局公开数据)
发布于:天津市